和田玉有哪些分类?
璞玉是未琢之玉或蕴藏有玉之石。《孟子·梁 惠王下》:“今有璞玉于此,虽万镒,必使玉 人雕琢之。”这是指未经雕琢的玉石。《韩非子· 和 氏》中记载:“王乃使玉人理其璞,而得宝焉。”这是指蕴藏有玉的石头。
自古以来,人们就把璞玉当成无价之宝,对其非常珍视。明代科学家宋应星在《天工开物》中曾有记载“凡璞藏玉,其价无几。璞中之玉,有纵横尺于无瑕玷者,古帝王取以为玺,所谓连城之璧,也不易得。起纵横五六寸无瑕者,治以为杯,此已当之重宝也。”20世纪初,谢彬考察新疆后,曾有这样的记载“有皮者价尤高。皮有洒金、秋梨、鸡血等名,盖玉之带璞者,一物往往数百金,采者不曰得玉,而曰得宝”。可见,璞玉在现代依然是非常珍贵的
璞玉的外皮,翡翠和田玉鉴定培训小编按其成份和产状等特征,可分为色皮,糖皮,石皮三类。
(一)色皮:和田籽玉外表分布的一层玉皮有各种颜色。玉石界以各种颜色而命名,如黑皮子、鹿皮子等等。从皮色可以看出子玉的质量,如黑皮子、鹿皮子等,多为上等白玉好料。同种质量的子玉,如带有秋梨等皮色,价值更高。玉皮的厚度很薄,一般小于1毫米。色皮的形态各种各样,有的成云朵状,有的为脉状,有的成散点状。色皮的形成,是由于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所致,所以它是次生的。有经验的拾玉者,到中下游去找带色皮的子玉;而往上游,找到色皮子玉的机会就很少。此外,在原生玉矿体的裂缝附近也能偶尔发现带皮的山料,这也是由于次生氧化形成的。
(二)糖皮: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分布的一层黄褐及酱色玉皮,因颜色似红糖色,故把有糖皮玉石称为糖玉。糖玉的糖皮厚度较大,从几厘米到20--30厘米,常将白玉或青玉包围起来,呈过渡关系,糖玉产于矿体裂隙附近。糖玉是氧化环境的产物,系和田玉形成后,由残余岩浆水沿和田玉矿体裂隙渗透,使氧化亚铁转化为三氧化二铁的结果,糖皮即为氧化铁染的结果。
(三)石皮:指和田玉山料外表包围的围岩。围岩一种是透闪石化白云大理石岩,再开采时同玉一起开采出来,附于玉的表面,这种石包玉的石与玉界限清楚,可以分离。当他经流水或冰川的长期冲刷和搬运后,石与玉则分离。围岩另一种是透闪石岩。如和田玉再形成过程中交代了粗晶状的透闪石,由于交代不彻 底,在玉的表面常附有粗晶透闪石,这种石皮与玉界限过渡。叫阴阳面,阴面是指玉外表的这种石质。